Hi ! followers,發路Follow電子報三番號熱騰騰上菜囉!
🥰每週一發/每發免費/資源共享/人脈串連🥰
本週主題是:地方創生
「以前我是一個就學期間在育成環境下成長的青年,因為我的工作是幫助他人,所以我喜歡我的工作,因為不想承認自己逐漸邁向中年,所以我決定一直帶著無限熱忱在創育體系打拼。」
【屬於臺灣的地方創生,我們正在進行式】
面對我國總人口減少、高齡少子化、人口過度集中大都市,以及城鄉發展失衡等問題,行政院已成立「地方創生會報」,訂定108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以達成「均衡台灣」為目標,由國發會負責統籌及協調整合部會地方創生相關資源,落實推動地方創生工作。
在全臺灣開始動員,地方創生開始動起來時,我們應該靜下來先想想一個問題:"屬於臺灣的地方創生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從日本看到了地方創生的案例與發展成果,迫不及待的想要複製與學習,找了專家學者與相關領域經驗者來討論,但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回到初心,了解地方創生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對筆者而言,與其說地方創生是日本政府擬定的一個地方發展策略,我更同意另一個說法,也就是地方創生是一個地方自然發展階段的躍進,當一個國家在進步的同時,不免會有城鄉差距的發生,而所謂相對弱勢的"鄉"就會遇到要如何利用在地的特色,去發展出地方共榮經濟生態,創造青年回鄉與在地活力的問題。
而地方創生的差別,就是在於地方是否能有一個連結中央與地方,整合各方資源的服務中心,以及願意為地方付出的公協會團體與企業,簡單說城鄉差距問題是必然會發生的。如何可以透過一個連結資源的核心,來帶動整體創生發展,讓城鄉之間的"差距"不再是負面的落差,而是因為發展地方特色而造成的多元化發展差異,第一個要做的事情,應該是找出目前需要解決的地方問題,盤整出相對應的資源,進而去發展出屬於台灣的地方創生。
【臺灣的地方創生,未來該怎麼走?】
日前網路有一篇文章,主要是在討論臺灣新創圈與Co-Working Space的一些發展,文中提到臺灣只有少數的創育機構可以真正做到資源串聯與媒合,這也突顯了一件事情,就是要成為一個能串連多方資源的單位並不是那麼的容易,而這樣的單位未來會在臺灣的創生體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創育機構就是一種社會企業,它是在足以支撐營運的狀態下,協助地方的中小企業與創業輔導,因此未來創育機構及育成經理人勢必要好好擔起地方創生氛圍營造與教育,以及資源串聯的角色,免得地方找錯引路人,方向錯誤,那也枉費了中央政策的美意。
最後,希望在借鏡日本地方創生的作法,解決地方問題如青年外流、人口老化、產業外移等問題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去思考在人才回鄉與企業回流的下一步是什麼?臺灣的創生還年輕,在國家與各單位的推動下,或許我們會走的比日本快。在人才與企業回鄉時,是否能提供足夠他們發展的環境來維持平衡,是個很重要的課題,雖然大家大多是期待透過"地方創生"來產生"地方發展"這個結果,但筆者認為地方的發展(軟硬體)與地方創生應該是要同步進行的,這樣子的地方創生,才有辦法走的長久,我們也才能透過創生,再創一個臺灣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筆者:嘉易創 創育中心-黃振瑋
留言